close

  被稱為「交響樂的巨人」的馬勒,是猶太裔奧地利人,他曾自嘲地說:「在奧地利我是個波西米亞人,在德國人眼中我是個奧地利人,在這世界上我又不可避免地被看作是猶太人,不論哪個地方都勉強收容了我,卻沒有一個地方真正歡迎我,我是一個三重無國籍的人。

 

 

  《大地之歌》(德語:Das Lied von der Erde)被譽為是馬勒的代表作,它充分呈現出馬勒多愁而深沉的性格。馬勒在寫這首樂曲時,正值人生低潮;在偶然間,他讀到了漢斯•貝特格(Hans Bethge)的《中國笛》而有了靈感,於是寫出這篇樂章。馬勒完成了〈大地之歌〉後告訴友人:「這首作品絕對是最最自我,而且最『馬勒』的作品。」其實在當下,馬勒並未發現自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曲式。

 

  馬勒遵循了中國的「五音系統」創作了這首交響曲;這是一部大型交響聲樂套曲作品,約為一小時,共有六個樂章,分別是:一、悲傷大地的飲酒歌;二、秋日的孤獨者;三、青春;四、美;五、春日醉客;六、道別;其中第一、三、四、五段取自李白的詩歌,而第二段是運用了錢起的作品,最後一段則是採用了孟浩然和王維的作品,是描述對人生與朋友依依不捨的悲情。


  這首交響曲是在〈第八號交響曲〉後完成的,但馬勒並未將它命名為〈第九號交響曲〉,原因可能是想避免所謂的「第九交響曲魔咒」。

 

【音樂小趣聞】

  「第九交響曲魔咒」是西方音樂界的一大迷信,起因是有不少交響曲大師,如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和德弗札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等人,都是在寫完第九號之後就去世了。而這個迷信據說就是從馬勒開始的。馬勒在創作第九首交響曲時,有點害怕死亡,因此故意不將此編號,而改取名為〈大地之歌〉,此舉被人解讀成馬勒為了避免步上貝多芬後塵,故有此作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音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