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魯克納音樂賞析

代表作品:第四號交響曲『浪漫』等......

 

 在古典音樂市場中,知道布魯克納(Joseph Anton Bruckener,1824│1896)的人並 不多,欣賞他的樂迷當然也就更少了。但作為與華格納同時代,又獲得華格納推崇的布魯 克納一定有其代表性的音樂地位,至少音樂史上二十闋有名的經典交響曲排列中,樂評家 一定不會忽略布魯克納的第四交響曲〈浪漫〉的。

自1881年維也納首演以來,降E大調第四號交響曲受到世人喜愛的程度始終歷久不衰,穩居布魯克納最受歡迎作品的寶座。據說首演時由於聽眾太過熱情,布魯克納只好每個樂章演出結束都出來致謝一次。「浪漫」則是作曲家自己為作品冠上的名稱,不過浪漫一詞這個想法應是參照中世紀騎士故事(如華格納的羅恩格林或齊格飛)的概念而非一般人認為的浪漫情愛。事實上,布魯克納也的確曾為作品提供下列的想像參考:在中世紀的城鎮,第一道曙光照射出騎乘戎馬的騎士英姿...大自然的奧妙圍繞其間...。

絃樂器上輕輕的顫音,拉開了第四號交響曲《浪漫》的序幕,在富有魔力的號角主題出現前,這個顫音先喚起了聽眾心中一種「博大情感」的共鳴。隨後號角主題由木管樂器接過,樂隊吟唱著布魯克納喜愛的二連音加三連音的節奏。樂隊繼續以極大的力度發展著這個節奏將音樂逐漸引到一個遠關係的調性上,將這個調性的和絃反復幾次後停頓一下,這時候一個迷人的舞曲風格的第二主題出現在了另一個遠關係調上(降D大調)。這個主題第一組八分音符上標有頓音記號「.」,在原稿中第二組的八分音符上並沒有這個標記,但是很多指揮家還是把這兩個音處理成了頓音,我在演奏中用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第一組八分音符用頓弓演奏,第二組的八分音符用波形分弓演奏。
呈示部在一種神秘的氣氛中十分柔和地結束;我在這個樂段及展開部開端都沒有使用弦樂的顫音。展開部中號角主題被木管樂裝飾得十分華麗,在展開的高潮部分,銅管樂奏出壯麗輝煌的聖詠,隨後一個柔和的樂段將音樂帶入再現部。再現部中長笛和大提琴裝飾性的音調襯托著號角主題。緊接著再現部的尾聲和第四樂章的尾聲都屬於布魯克納最了不起的創作。
第二樂章是一首柔和的葬禮進行曲。首先由大提琴奏出一個高貴的旋律,樂隊的其餘聲部對其進行發展。第二主題規模龐大是一段由中提琴演奏的如歌的旋律;其餘弦樂器的撥奏為其伴奏。這個中提琴旋律是一個包含了大量節奏、力度變化的龐大複合體,在樂章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這個主題移高了一個全音出現。
在一個由整個樂隊演奏的長大的漸強段後,音樂在遠關係的降C大調上逐漸鬆弛下來。布魯克納只是簡單地提升半個音,就使音樂回到了這個樂章的主調上,不過,這一次是在同名大調上。樂章的結尾出現了一段由中提琴、圓號和單簧管演奏的悲傷而樸素的三重奏,最後由中提琴上的長音結束這個樂章。布魯克納在結尾的長音上用括弧標出了顫音「tr」的記號,莫不是他認為用顫音演奏更加合理一些?
標題為「狩獵」的諧謔曲是布魯克納式節奏的代表之作。諧謔曲的開頭部分應盡可能演奏得輕柔。有意思的是,布魯克納要求在這個開頭部分反復的時候「漸強」的出現,要比第一次早一些。另外在這部和聲效果輝煌的樂章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由3個長號伴奏的大提琴樂段。三聲中段開頭有一段十分可愛的旋律,在原稿中這個旋律是由雙簧管和單簧管的同度齊奏演奏的,不過在後來的版本中卻變成了由性格相差比較大的長笛和單簧管同度齊奏演奏(是他人改動的?),但我還是傾向於使用前者的方式演奏。布魯克納有一次提到這個諧謔曲的中段時說,這個寧靜的三聲中段表現的就是獵人們在休息時,解開自己的口袋吃乳酪的場景。
終樂章的開頭部分是低音絃樂器上搏動的四分音符的節奏,緊接著是圓號和單簧管演奏的下行長音—開始是一個八度下行緊接著又是一個三度下行,以此引出由樂隊齊奏的緩慢莊嚴的主題。這個主題出現後,立即進行一段猛烈的發展,這段發展由出現在主調上的第一樂章的號角主題結束。音樂的速度逐漸減慢,絃樂器在關係小調(c小調)上奏出一個十分美麗的樂段。隨後出現一個迷人而「天真」的旋律,另一個歡快的旋律與之呼應。在這一段抒情的樂段過後一個強而有力的展開段開始了,在展開段中出現了所有在呈示部中出現的主題材料。
在作品早年的版本中,布魯克納讓第一樂章的號角主題在終曲的尾聲中再次出現,不過他後來放棄了這一做法。我想,也許是作曲家認為這個主題出場的次數太多了。不過在某些版本中又恢復了這個做法,比方說Nowak版,也許又是被某些人更改的。
布魯克納一共留下了3個第四交響曲終樂章的版本,第一個(1874年)和第二個版本(1878年)所使用的的主題材料是密切相關的。布魯克納把第二個版本稱為「Volksfest」,這個版本更加簡短而且簡單—比方說,可以比較一下兩版本的第一部分中第二小提琴聲部,以及按布魯克納喜愛的節奏演奏(二連音加三連音)高難度的五重奏部分。
「Volksfest」也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上搏動的音符開始,第一小提琴演奏著下行的三度(在第一版中第二小提琴按相反的方向行進),布魯克納在第三版(即目前通用的1880年版)中刪去了響亮的同度齊奏下行音階。緊接下來的那個精彩的中提琴演奏的旋律比第三版高了半個音。那個迷人而天真的主題在再現的時候是以弦樂齊奏的方式,而不是像第三版那樣用嘹亮的銅管樂合奏。
1880年版中緊接在引子後面的英雄性的齊奏主題直到這裡才出現。更有意思的是,在尾聲中,布魯克納以四個圓號再次奏出第一樂章的號角主題,而在第一、三版中他都沒有這樣做—也許是他認為這個主題已經出現的次數已經夠多了。雖然「Volksfest」也是一部有魅力的作品,不過布魯克納似乎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所以他在1880年版中加上了由弦樂演奏的美妙的c小調旋律,並讓這個旋律在兩個不同的調上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音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